蘋果貯藏技術
我國的蘋果的年產量1978年僅為227萬噸,2001年上升為2001萬噸。
1、蘋果品種及貯藏特性。早熟品種如黃魁、紅魁、祝光、丹頂等,不能長期貯藏,采后立即供應市場。中晚熟品種如紅玉、元帥、紅星、金冠、倭錦,雞冠等比較耐藏,在北方一般土窖中,可以貯藏到來年的2月份至3月份。晚熟品種中以國光、青香蕉、印度、醇露、富士等最耐藏,在良好的貯藏條件下,可以貯藏到來年的5月份至7月份。
不同品種在貯藏中容易發生的病害也不同,如金冠、紅玉、可口香易失水皺皮;元帥、紅星、倭錦果肉易發綿;國光、青香蕉、印度、元帥、紅玉易生虎皮??;紅玉易生斑點??;雞冠果心、果肉易變褐,果皮易變暗色;醇露不易生病害。
果實的采收期對貯藏的影響也很大。蘋果采收太早,其外觀、色澤、風味不好,在貯藏中還容易發生虎皮病、苦痘病、褐心病、二氧化碳傷害和失水萎蔫等生理病害;采收太晚,也容易發生一些病害,如果肉發綿、衰老褐變、紅玉斑點、水心病和微生物引致的腐爛等。因此,必須適期采收。不同品種蘋果的適宜采收期和貯藏條件如下表所示。
不同品種蘋果的適宜采收期和貯藏條件
品種 |
適宜采收期 ?。ê颖敝胁浚? |
貯藏溫度 ?。ā妫? |
預期貯藏壽命(月) |
貯藏期間易出現的傷害 |
元帥 |
9月上旬 |
?。?~0 |
6 |
苦痘病、虎皮病、果肉粉質褐變、裂果、水心病 |
紅星 |
9月上中旬 |
?。?~0 |
6 |
|
紅冠 |
?。?~0 |
6 |
||
紅玉 |
0 |
4~5 |
斑點病、炭疽病、低溫內部褐變 |
|
金冠 |
9月上中旬 |
?。?~0 |
7 |
|
雞冠 |
0~2 |
6 |
||
大國光 |
0~2 |
7 |
||
倭錦 |
0 |
6 |
虎皮病、果肉粉質褐變、裂果 |
|
秦冠 |
10月中旬 |
0~1 |
6 |
虎皮病、水心病 |
甜香蕉 |
?。?~1 |
6~7 |
虎皮病、苦痘病、水心病、果肉粉質褐變 |
|
富士 |
10月中旬 |
?。?~1 |
6~7 |
|
國光 |
10月中旬 |
?。?~1 |
7 |
虎皮病、苦痘病 |
白龍 |
10月上旬 |
?。?~0 |
6 |
多數蘋果品種的適宜貯藏溫度為-1℃~0℃,相對濕度為85%~90%。在較高的相對濕度條件下,果實的水分蒸發大大降低,從而降低自然損耗,保持新鮮飽滿狀態。若失水達5%~7%,則果皮皺縮影響外觀。蘋果貯藏濕度過大,會加重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,增加腐爛損失。
2、貯藏方式方法。
① 溝藏河北中南部地區的蘋果溝藏是選擇地勢平坦高燥的地方,挖溝深1米,寬約1~1.5米,長度根據貯量而定,溝底要平整。貯藏前,先在溝底鋪一層6厘米~7厘米厚的細砂,溝內每隔約1米砌一個30厘米見方的磚垛。磚垛的用途既可供檢查蘋果時立腳,又能借助磚的導熱性能,加快底層蘋果散熱。溝藏的蘋果應適當晚采,一般在“寒露”后1周采收,此時氣溫已降低,采下的果實可直接入溝貯藏。9月至10月上旬采收的蘋果,采收后應堆放在果樹行間預冷,堆高不超過30厘米,白天蓋席遮陰,夜間揭席放露,降低果溫,至“霜降”前后選果入溝。貯藏時若溝內比較干燥,可噴灑少量水。溝內的蘋果堆積厚度一般為60厘米~80厘米,每隔3米左右豎一直徑10~15厘米的秫秸把以利通風。冬季在果面上覆蓋防寒,隨氣溫下降,逐漸加厚覆蓋,最后可達30厘米左右。為防止雨雪落入溝中,用席搭成屋脊形棚蓋。當春季地溫回升時,蘋果必須立即出溝,否則很快腐爛變質。
河北北部可用筐裝溝藏蘋果。溝深1.3~1.7米,寬2米,長度隨貯藏量而定。當溝壁土已凍結3厘米左右時,把經過預貯的蘋果入溝貯藏。先在溝底鋪30厘米厚的麥草,放下果筐,四周填麥草約20 厘米厚,筐上蓋草。到12月中旬溝內溫度達-2℃時,再覆土6~7厘米厚,以蓋住麥草為限,要求在整個貯藏期間不落入雨雪,溝內溫度保持-2℃~-4℃。至3月下旬以后溝溫升至2℃以上時,結束貯藏。
山東的裝袋溝藏一般是選擇地勢平坦干燥的地方,或農舍的北墻陰涼處,挖深約1米~1.8米,寬1~2米的地溝,長度隨貯藏量和地形而定,一般在20米左右。溝挖好后,在溝口蓋10厘米厚的草簾,夜間揭開,白天蓋好,使溝內溫度降低。晚熟蘋果采收后,經過夜間預冷降溫,選擇無病蟲害、機械傷的果實,于早晨裝袋,每袋15~20千克。蘋果專用保鮮袋的厚度為0.06~0.07毫米。裝好后放在陰涼處,經過1~2個冷涼夜晚,于早晨封袋入溝貯藏。氣溫下降至0℃左右時,晝夜都要用草簾蓋住溝頂。以后隨氣溫下降,逐漸加厚覆蓋厚度,直至增加到20~30厘米為宜。進入3月份,氣溫升高,可分次除去草簾等覆蓋物,這樣可貯藏到來年的3月底左右。利用這種方法貯藏蘋果,溝址必須選在背陰處,所用草簾要有良好的保溫性能,地溝要預冷。貯藏期間,要保持保鮮袋不破損,不漏氣。貯藏前期溝內的溫度應維持在10℃以下,袋內二氧化碳含量為6%~8%,氧氣含量為7%~11%;貯藏中后期溝溫維持在0℃~5℃,袋內二氧化碳含量2%~6%,氧氣含量10%~15%。入貯蘋果質量要好,不能有病蟲害、機械傷。
② 棚窖貯藏窖址要選擇在地勢高燥、地下水位較低和空氣流暢的地段。遼寧一般是挖2米深的溝,地上筑土1米高,寬3~6米,長10~60米不等,根據貯藏量而定。華北一帶入土較淺,入土深1~1.3米。窖向以南北向為好,以減少冬季北風的侵襲(見圖2)。溝挖成后要架頂,窖頂上隔一定距離留一天窗,以備通風換氣。窖的兩端起初為敞開的緩坡道,蘋果由此下窖,待氣溫降到一定程度,培土密閉或留一小門。
蘋果入窖時,窖底先墊磚或石條,使之離地10~20厘米,果筐碼在其上,并與墻壁保持一定距離。果筐距窖頂留有0.5~1米的空隙。蘋果入窖初期,門窗打開,利用早晚較低的氣溫通風換氣,當窖溫降至0℃時,將門窗關閉,并隨氣溫的降低,分次加厚覆土。來年開春后的管理與前期近似,仍是利用早晚較低的氣溫通風,以控制窖內有較低的溫度。
?冷藏庫貯藏目前,我國蘋果冷藏發展十分迅速,冷藏量大,貯藏質量好,冷藏庫的結構和建筑如圖3所示。冷藏蘋果的技術要點如下:
庫房消毒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幾種:一是乳酸消毒。乳酸是澄清無色或黃色漿狀液體,無臭、味酸,對細菌、真菌和病毒均有殺滅或抑制作用。使用時,將濃度為80%~90%的乳酸和水等量混合,按每立方米庫容用1毫升乳酸的比例,將混合液放于瓷盆內,于電爐上加熱,待溶液蒸發完后,關閉電爐。閉門熏蒸6~24小時,然后開庫使用。二是過氧乙酸消毒。過氧乙酸為無色透明酸性液體,腐蝕性較強,使用分解后無殘留,能快速殺滅細菌和霉菌。使用時,將20%的過氧乙酸按每立方米庫容用5~10毫升的比例,放于容器內,于電爐上加熱促使其揮發熏蒸;或按以上比例配成1%的水溶液全面噴霧。因過氧乙酸有腐蝕性,使用時應注意器械、冷風機和人體的防護。三是漂白粉消毒。漂白粉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,有味,具強腐蝕性,稍能溶于水,在水中易分解產生新生氧和氯氣均可滅菌。使用時,將含有效氯25%~30%的漂白粉配成10%的溶液,用上清液按庫容每立方米40毫升的用量噴霧。使用時注意防護,用后庫房必須通風換氣除味。四是福爾馬林消毒。福爾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,含甲醛不少于36%,弱酸性,不穩定,長期存放能發生聚合反應,生成多聚甲醛的白色沉淀,但加熱后能解聚。福爾馬林殺菌力很強,尤其是對真菌的孢子殺傷力較強。使用時,按每立方米庫容用15毫升福爾馬林的比例,將福爾馬林放入適量高錳酸鉀或生石灰,稍加些水,待發生氣體時,將庫門密閉熏蒸6~12小時。開庫通風換氣后方可使用庫房。
蘋果質量要求。用于冷藏的蘋果應是潔凈新鮮、無明顯機械傷、無蟲口、無任何可見的真菌或細菌侵染病斑。產地入庫時機械傷果不能超過3%;銷地入庫時機械傷果不能超過10%。
包裝。包裝箱一般是選用不容易吸潮、抗壓強度比較大的瓦楞紙箱。在紙箱的兩端留有通氣孔,直徑約1.6厘米。箱內要有墊板和隔板,單果包紙或套軟泡沫網套,以防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發生機械傷。裝果時要防止果梗刺傷果肉。箱裝好后,開口處用膠帶或黏合劑封嚴。
用條筐包裝蘋果,筐內應襯蒲包或紙。編制果筐的條材要求粗細均勻,有韌性。裝蘋果30千克的條筐規格是:上口直徑48厘米,底部直徑40厘米,高41~42厘米,筐蓋直徑約52厘米。蒲包規格約73厘米×60厘米,應同果筐大小相適應。必須將筐裝滿填實,避免封蓋以后筐內果實晃動。
入庫碼放。為快速降溫,減少制冷機械的負荷,一般每天的入庫量控制在總庫容的10%左右。貨垛排列方式、走向及間隙應于庫內冷空氣環流方向一致。貨位堆碼要求:距墻0.2~0.3米,距冷風機周圍不少于1.5米,頂距0.5~0.6米,垛間距離0.3~0.5米,庫內通道寬1.2~1.8米,垛底墊木高0.1~0.15米。
溫度和濕度控制。果實入庫時,庫溫應預先降至0℃~2℃。入庫后,要求48小時內使溫度降至-1℃~0℃。庫房入滿后,應盡量保持庫溫的穩定。蘋果冷藏的適宜相對濕度為85%~90%,冷藏庫內的相對濕度一般不足,需人工增濕。增濕可采用在冷庫地面上放置表面積較大的盛水容器的方法,或者在冷庫過道的地面上鋪放塑料薄膜,在其上撒放濕鋸末增濕。直接在冷庫地面上噴水增濕的方法雖然增濕效果較好,但會對庫體結構造成破壞,一旦保溫層受潮后,會使地面的保溫效能下降,增加制冷機械的負荷,加大耗電量。
通風換氣。蘋果的代謝活動會排出乙烯和其它揮發性物質(乙醇、乙醛等),所以貯藏前期應在早晚外界氣溫較低時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,但要防止引起庫內溫濕度的較大波動。貯藏中后期可以適當減少放風次數。
貯藏壽命及質量標準。在任何條件下,貯藏期限不得延長到影響蘋果的銷售質量。為此,必須定期抽驗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。蘋果出庫上市銷售時,中期貯藏(4個月以上)的硬度不低于0.55MPa/平方厘米;長期貯藏(6個月以上)的硬度不低于0.45MPa/平方厘米。
3、貯藏病害及防治措施。 蘋果在貯藏期間發生的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,是影響長期貯藏的重要因素,必須認真對待。
①生理病害
蘋果虎皮?。üず肿?、褐燙、暈皮)。蘋果虎皮病是貯藏后期發生的最嚴重的生理病害。金冠、元帥、青香蕉、甜香蕉、倭錦、國光等品種都易感此病,但發病程度不同。其癥狀是病部發褐色,呈不規則的微凹陷狀,多發生在不著色的背陰面,嚴重時病斑連成大片,如燙傷狀,影響外觀。病變多發生在靠近果皮的6~7層細胞,一般對果肉無大影響,嚴重時果肉發綿。采收期對發病影響很大,采收太早,著色差的果實發病重;大個的果,施氮肥多的果發病重;庫內通風不良,后期貯溫偏高,也會加重虎皮病的發生。蘋果虎皮病的防治方法,最重要的是注意采收期,適當晚采。利用氣調貯藏也可有效地防病。藥劑處理中以用0.2%的二苯胺或0.3%的乙氧基喹浸果或噴紙箱隔板最為有效。另外,加強貯藏庫通風換氣,控制好貯藏溫度也能有效防病。
蘋果苦痘病??喽徊∈翘O果易發生的一種皮下斑點病害,局部細胞壞死變成褐色海綿狀,大都發生在皮下果肉組織內部,發病后期也及于果面。這時果皮向內凹陷,呈灰褐色或綠褐色,病斑常呈規則的圓形,也有呈不規則的,可擴大至直徑約1厘米。果實在采收期和貯藏期均可發生,果實萼端比其它部位易發病。國光、元帥、青香蕉、金冠和倭錦易感此病。影響發病的果園因素很多,同一品種大果比小果發病重,新梢生長旺盛而產量低的樹、幼樹、旺樹、結果少的樹、修剪重的樹,比大樹、弱樹、結果多的樹所結的果實發病重。過去認為苦痘病是水分生理失調所至。雨水或灌溉不均衡,前期干旱或后期水分過多,可促使發病。氮肥過多加重發病的程度最為顯著。果實采收過早,采后不能盡快進入冷藏環境,貯藏濕度過低,都會增加發病率?,F在認為苦痘病是一種缺鈣生理病害??喽徊〉姆乐畏椒刹捎靡韵戮C合措施:選擇適宜品種砧木組合;土壤增施有機肥,后期少施氮肥;謝花后噴0.5%的氯化鈣或0.8%的硝酸鈣溶液,每兩周一次。采收后用2%~4%的鈣鹽溶液浸果;降低貯藏溫度等。
紅玉斑點病。紅玉蘋果易生斑點病,不能長期貯藏。病斑直徑約1~9毫米,暗褐或黑褐色,圓形,邊緣清晰,微凹陷,只在皮部而不深入果肉內部?;疾咳菀妆徊≡⑸锴秩?。紅玉在成熟期即開始發病,在貯藏期大量發病,尤其是在預貯期或貯藏初期,著色深紅的果實發病較多,著色差的果實發病少。紅玉斑點病的致病原因,現在還不清楚。凡是促進后熟的原因,如采收過晚,采后不注意預冷而使果實長期處在較高的溫度條件下,貯藏溫度較高,都可加速病害的發展。紅玉斑點病的防治首先要適時采收,不要采收過晚,采后有條件要及時冷藏,無冷藏條件時,要進行有效的預冷處理。另外,用氣調貯藏也可減輕斑點病的發生。貯藏條件是2.5%~5%的二氧化碳,3%的氧氣,在0℃~2℃條件下,貯藏7個月而不發病。在樹上噴布鈣鹽,也可減輕病害。
二氧化碳傷害和缺氧傷害。蘋果采用氣調貯藏時,若氣體成分調節不當,或果實在熱天裝入船艙運輸且通風不暢時,都有可能發生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現象。高濃度二氧化碳傷害可能在內部發生,稱為內部二氧化碳傷害,如國光和青香蕉蘋果等。果肉或果心呈現小塊的褐變,以后進一步擴大,發展,病組織的水分很容易向附近組織轉移,出現空腔。病變也可能擴展到果皮,果皮上即出現褐斑,最后果皮全部變色,并出現皺褶。有時病變先從果皮發生,稱為外部二氧化碳傷害。首先果皮變黃褐色,然后深陷,果皮變粗糙而起皺紋。貯藏后期受傷組織變為褐色,最后幾乎成黑色。二氧化碳傷害的特點是果肉不綿,組織壞死也有彈性,所以硬度不減。受害部位界限比較分明,有時出現空腔。為了防止二氧化碳傷害和缺氧傷害,蘋果采用氣調貯藏時,要經常測定貯藏環境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,發現氧氣過低或二氧化碳過高時,應及時調節。
②真菌病害
炭疽病。蘋果貯藏中的主要病害。初發病時果面出現淡褐色圓斑,逐漸擴大,果肉軟腐下陷,病斑表面黑色小點粒呈輪紋狀排列。擴大至直徑約1厘米時,在病斑中心出現隆起的小點粒,初為褐色,漸變為黑色。炭疽病自果實成熟時開始在樹上發生,果實愈成熟愈易發病。此病在高溫高濕多雨水條件下容易傳播發展。在貯藏期金冠和紅玉蘋果最易發生炭疽病。
輪紋病。果實在近成熟期或貯藏期發病,起初以皮孔為中心發生水浸狀褐色斑點,逐漸擴大,表面呈暗紅褐色,有清晰的同心輪紋。病果往往迅速軟化腐爛,流出茶褐色汁液,但果皮不凹陷、果形不變,這是與炭疽病的區別。
褐腐病。病菌大多從傷口處侵入果實發病,與病果接觸也可感染。開始是果面出現淺褐色軟腐狀小斑,隨后迅速向四周圍擴展,至全果腐爛。病果果肉松軟,呈海綿狀,略有彈性。
青霉?。ㄓ址Q水爛)。青霉病主要從果實刺傷、蟲傷、擠壓傷等傷口處發生,多發生于采收后及貯藏期。病斑黃白色,下陷,近圓形,果肉軟腐,組織解體,極濕軟。當條件適宜時發病十余天即全果腐爛,腐爛果有特殊霉味。
上述病害主要是由于真菌侵染引起的,侵染途徑可大致分為兩類。一類是真寄生菌,經由皮孔或角質層侵入果實,如炭疽病和輪紋病等。另一類是傷部寄生菌,主要是由果實的各種傷口侵入,如青霉病、褐腐病等。這些貯藏病害主要是在果園或采收、分級、包裝、運輸時感染的,在貯藏期遇到適宜生長發育條件,就大量發病。果實貯藏期發病的嚴重程度決定于多方面的因素,主要是病原體的多少,果實的抗病性和貯藏條件。
真菌性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防治:
一是要盡量減少并控制病原體。果園中患病的枝、葉、果,應收集起來深埋或燒毀。
二是要加強果園管理,生產耐貯抗病果實。高溫、高濕、多雨水,是病害傳播發展的有利條件。在病害嚴重的地區,果實表面始終宜有藥物保護,以防止病原菌侵入。
三是在采收、分級、包裝、運輸過程中,防止各種機械損傷,這是防止傷部寄生菌病害的關鍵措施。
四是防腐處理結合適宜的貯藏條件。蘋果采收后用0.1%~0.25%的噻苯咪唑或0.05%~1%的苯來特、托布津或多菌靈浸泡,對于青霉病等防腐效果很好,對炭疽病等皮孔侵入的腐爛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。貯藏條件對真菌病害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,在-1℃~5℃的條件下,一般不能完全抑制真菌的發展。但可顯著抑制病菌發展和果實后熟,從而大大降低果實的腐爛率。氣調貯藏也可減輕真菌病害的發生,增高二氧化碳的濃度或降低氧氣的濃度,會減輕果實的腐爛損失。